一品楼凤qm论坛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_品茶qm论坛官方网站

天下文讯您现在的位置是:湖南作家网>新闻资讯>天下文讯

西海固文学打开“版权资产包”

来源:宁夏日报 | 倪会智 蔡莞郁   时间 : 2025-05-27

 

分享到:

在宁夏西海固的沟壑梁峁间,文学的根系深深扎入贫瘠的黄土,绽放出震撼人心的生命力。据了解,目前西海固作家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3000多万字,正式出版著作100多部,其蕴含的独特精神价值、深厚文化底蕴、人文教化作用正日益凸显。

值得关注的是,西海固作家以笔为犁,既播撒出丰富的精神食粮,也耕种出在版权产业进程中的觉醒与探索。西海固文学独特的精神价值体系与在地文化基因,正在版权经济的催化下实现“跨媒介叙事”,激发多维度的价值裂变。

文字变光影:影视改编让西海固文学“跨界”

中国作协社联部发布的《2024年文学改编影视蓝皮书》数据显示,2024年度在热度和口碑上均取得佳绩的剧集中,文学改编作品占比高达54%,其中TOP10剧集中有8部源自文学改编。这一数据,凸显了文学改编作品在影视市场的强大竞争力。

从小说,到剧本,再到在银幕投射出光影,艺术形式之间的转化与抵达,正成为越来越多西海固作家的期待。

“有一天,我突然接到一个来自北京的陌生电话,是编剧陈枰。她简单自我介绍后就直奔主题,想买断我一篇小说的电影改编权。这个消息太突然,我当时都懵了?!?月22日,谈到文学作品影视化,作家漠月笑着回忆,“当时,改编权卖了大概七八万,约是稿费的十几倍?!?/p>

漠月所说的“这篇小说”,是他创作的《放羊的女人》。该作品于2001年发表在《青年文学》上,被《小说月报》等三家选刊转载,并入选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2001年度(下半年)排行榜短篇小说第一名。2020年7月,改编自这篇小说的电影《白云之下》上映,获得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提名奖。

这个过程,完整呈现了文学作品“首次发表权—汇编权—改编权”的版权增值链条,版权许可的溢价效应清晰明了。

随着版权意识的不断深化,西海固作家群体的影视改编已形成规模效应:由作家了一容的小说《群众演员》改编的同名电影即将杀青,出品方是江西与你同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。石舒清有多部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,其中小说《表弟》改编的《红花绿叶》摘得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奖;短篇小说《花开时节》改编的电影《带彩球的帐篷》在宁夏首映,生动展现了西海固的自然美景与人性温暖。

“从小说到电影,更多的是文学创作者和电影导演之间灵魂的交流。我很幸运能与石舒清先生合作,一起创作了4部剧本?!钡佳萘趺缑缣寡?,自己是“傍着”文学拍电影,文学为电影注入了重要的精神内核。

“如今,版权收益已从单一的稿费,拓展到影视改编、数字出版等多个领域?!弊骷壹径傲旱亩嗖孔髌繁挥笆庸揪合喙郝?,即将搬上银屏。对他而言,如何让文字的韵味在影像中延续,成了选择合作方时首要考虑的因素。

“因为一部电影爱上一座城”,是当下文旅消费的特点。随着西海固文学与影视的“双向奔赴”,西海固文学开始突破地域限制,成为极具价值的文化IP。如以西海固人文历史为背景的《山海情》热播后,闽宁镇成旅游打卡点;影片《带彩球的帐篷》在固原取景,首映后西海固旅游网络搜索量激增237%,推动了“文学+旅游”的在地化实践,充分印证了版权衍生开发对区域经济的乘数效应。

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版权管理处处长杨旭年认为:“西海固文学的这种‘文字—剧本—影视—衍生品’的产业链开发模式,与国际通行的‘版权资产包’运营理念吻合,通过将复制权、改编权、翻译权等财产权拆分运营,实现版权价值最大化?!?/p>

纸张变手机屏:数字出版开拓西海固文学新蓝海

电子书打开一个无垠的阅读世界。从纸质书到电子小屏,读者可以在文学的浩瀚大海中畅游,而作家则实现了“名利双收”。

季栋梁的《西海固笔记》这部全景式记录西海固脱贫攻坚历程的报告文学,入选多个国家级重点出版工程。同时,它通过“纸电同步”模式,由掌阅科技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联合推出,电子书在掌阅平台独家上线。“出版合同包含了电子书转化,都是付费项目?!彼?。

打开掌阅、番茄畅听等App,搜索“西海固”或者作家名字就可以畅听众多相关产品的电子书。

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版权管理处牵头规划设计和指导建设,即将于6月上线的黄河国际版权交易平台也积极推广“纸电同步”,凡是签约该平台的西海固文学作品,均可通过“悦读宁夏”小程序、“微信读书”“掌阅”等数字阅读平台推广,让作品在读者群体中获得传播。

“纸电同步模式,实质是行使了《著作权法》规定的信息网络传播权。这种将复制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分项授权的策略,使作品实现电子书、有声书、精读课件的多形态开发,形成复合型版权收益?!毖钚衲昶兰邸?/p>

在数字出版领域,作家张少强的《陇山塬》的成绩格外亮眼。《陇山塬》作为全国文学作品著作权?;び肟⑵教ㄊ着殖霭孀髌?,上架了京东读书、网易云阅读、微信读书以及亚马逊等平台,上架首日,在亚马逊中国新书榜和网易云阅读新书榜上排名第四。书中细腻的笔触、鲜活的人物形象,展现了西部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,成为数字作品成功转为纸书出版的代表性佳作。

“这部作品的出版经历比较特别。”张少强介绍道,《陇山塬》历经了近20年的打磨与调整,于2022年通过比尔森国际出版社实现国际国内双发行,目前已在海外13个国家发行。随后推出有声改编并登录头部平台VIP专区。2024年,该书入选全国新锐作家库,由宁夏人民出版社推出国内纸质版。这部作品完成了“复制权—翻译权—信息网络传播权”的跨国授权链条,使单部作品产生持续性“长尾收益”。

纵观这部作品的出版与发展,几乎尝试了当下所有的主流出版方式。“可以说,作品版权大限度开发是我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。”张少强说。因为这部作品,张少强顺利加入了宁夏作家协会、宁夏报告文学学会、固原作家协会,走上了更宽广的文学道路。

早年网络小说被盗用的经历,让张少强深知版权的重要性。他特别提到:“现在全国文学作品著作权?;び肟⑵教夥盐髡呶?,西海固作家更应主动掌握版权?!?/p>

线下变线上:区块链赋能西海固文学IP塑造

在西吉县,创刊于1987年的《葫芦河》杂志,堪称农民作家的摇篮。当时没钱给作者发稿费,创始人尤屹峰等人就给作者奖励珍贵的稿纸,并认真回复每一位作者。从那时起,版权的重要性便深深扎根于每一位西海固作家心中。

然而传统版权谈判存在周期长、转化效率低、低价买卖等风险,随着黄河国际版权交易平台的上线,西海固文学版权管理也进入智能时代,这些问题或将迎刃而解。

该平台并与自治区版权局行政平台互联互通,作家将作品上传至该平台,可同时获得“版权登记证书”和“区块链证书”,是《“十四五”国家知识产权?;ず驮擞霉婊诽岢龅摹鞍嫒础苯ㄉ璺较虻穆涞厥导?/p>

借助区块链技术,依托杭州互联网公证处司法联盟链,西海固作家的文学作品在平台上“上链”,作品版权权属清晰可查、网上溯源链条完整。这不仅有效解决了侵权纠纷后的维权难、取证难问题,更为后续作品交易提供了有力保障?!巴ü榱慈啡ê虯I内容检测功能,能够识别抄袭或侵权内容,确保西海固文学作品在传播过程中的原创性,最大程度维护作家权益?!毖钚衲杲樯?。

该平台还将设立“西海固文学版权交易专区”,通过对接国内外出版商、影视动漫公司、游戏文创公司等,帮助西海固作家优化合同谈判全程,推动西海固文学作品在影视动漫、游戏文创等领域的改编权、翻译权等交易。

平台不仅有文学作品,还有音乐美术、艺术非遗、摄影动漫等多样作品类型,这意味着各领域作品之间能够实现联动交易,购买方可以通过阅读浏览进行关联购买。

或许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能在旅游、文创领域邂逅西海固文学,在主题游戏、动漫产品中与它不期而遇。那时,西海固文学将作为一个极具价值的IP,展现出全新的宽度、广度与深度。


湖南省作家协会 | 版权所有 : 湘ICP备05001310号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